首 页 新闻资讯 政策法规 科技推广 安全监理 教育培训 农机维修 农机服务 农机机构  
 
  您的位置>>首页>>综合信息>>综合要闻
请选择字号【 】 
 
五中全会解读:为何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005-11-11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当前,我国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对农业和农村支持保护的条件和能力。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必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城乡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建设新农村,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和物质技术装备条件较差,经营管理也较粗放。加快建设新农村,发展农业生产力,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改良土壤,兴修水利,推广良种良法,发展农业机械化,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既是现代农业建设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建设新农村,是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的根本途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增加农民收入,首先必须挖掘农业内部的潜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实现增产增效、提质增效和节本增效;必须发展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农村二、三产业,引导农村劳动力向城镇有序转移,拓宽农民的就业空间和增收渠道。


  建设新农村,是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是建设新农村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首先建设和谐村镇。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全面改善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设施条件,逐步改变目前城乡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


  建设新农村,是缩小城乡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的重大举措。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这个目标,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必须用新农村建设来统领“十一五”时期的农村工作,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城乡统筹发展,进一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道路,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公共财政范围,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努力消除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促进资源在城乡之间合理配置,建立城乡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共同发展的运行机制,让广大农民能够像市民一样拥有洁净方便的自来水、清洁的燃料、整洁的厨房、舒适方便的卫生条件和平坦的道路。


  当前,我国已初步具备了建设新农村的条件。一方面,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有了支持保护农业、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近年来,在起点较高的基础上,党中央、国务院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出台了一系列更直接更有力的政策措施,特别是农村“六小工程”(节水灌溉、人畜饮水、乡村道路、农村水电、农村沼气、草场围栏等)建设进展顺利,成效显著,为新农村建设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信息来源:20051110 新华网)

作者/出处:中国农机化信息网 阅读次数 [10916]

上一篇  下一篇   
栏目最新内容 | NEW
 千方百计打好秋收秋种这场硬仗 
 2025年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在武汉开幕 
 第七届全国农民教育培训发展论坛在陕西杨凌举办 
 全国再生稻生产现场会在福建浦城召开 
 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薯业博览会在山东潍坊举办 
 聚力江城 智领未来——2025年中国国际农机展在武汉开幕 
 农业农村部部署推进长江流域油菜抗渍促播保苗工作 
 农业农村部党组召开会议强调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 扎实做好“三秋”生产等重点工作 
 农业农村部党组召开扩大会议强调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奋力开创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局面 
栏目热门信息 | HOT
松原市启动“数字农业”项目  [50011]
吉林省农机推广工作会议在长春召开 [44352]
吉林省召开玉米、大豆机械化收获研讨会 [44236]
吉林省举办玉米收获机械田间生产考核及检测培训班 [44198]
省农委纪检专员到我站检查督导先进性教育活动 [44056]
吉林省农委副主任陈巳深入联系点参加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42816]
吉林在发展县域经济中应选择食品工业   [42524]
吉林省农委举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专题报告会 [42318]
吉林省农委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动员阶段总结暨转段动员会召开 [42209]
抽样调查显示:九成乡镇农技人员转向农资经营创收 [41727]
 

主办单位:扶余市农机服务中心 
单位地址:扶余市阳光医院 5楼    邮编:131200
联系电话:0438-5884519       传真:0438-6650795
email:fy@jlnongji.cn